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时不我待
作者:殷剑平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自:《西伯利亚研究》 点击数:
编辑时间:2005-12-19 19:49:01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往往始于建筑业,俄罗斯也不例外。随着俄经济连续五年持续增长,俄建筑业也日见兴旺,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部门之一。这为我国建筑和建材企业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一、俄罗斯建筑市场发展迅速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力恢复,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网建设、市政建设、港口建设、石油化工项目和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等在包括西伯利亚、远东在内的全俄各地区逐步展开。
例如,俄罗斯目前正在建设世界上最长的长达1万公里的莫斯科一符拉迪沃斯托克公路。由于普京总统的亲自过问,这条把远东同国家西部连接起来的国家级公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04年2月26日,普京飞到哈巴罗夫斯克,为这条国家级公路的赤塔至哈巴罗夫斯克区段(阿穆尔公路)通车剪彩。欧洲建设和开发银行为这条1345英里长的州际公路提供了2.39亿美元贷款。据俄有关方面透露,俄罗斯今后需要建设总长达150万公里的公路,铁路建设也将展开。据俄交通部长称,将在2010年前把贝阿铁路修至萨哈共和国首都雅库次克,俄罗斯交通部将为这段800公里铁路建设投资。计划近期在俄远东实施的大型项目还有:开发契涅亚多金属矿和埃里金石煤矿,以及铺设连接朝鲜半岛的铁路等等。
有资料显示,今后十年中,西伯利亚和远东沿海地区将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仅在2002年开始实施的远东纲要中,就列出了588个计划在2010年之前建设的项目。
2.住宅建设持续升温
由于经济衰退而长期萧条的俄罗斯住宅建筑业,随着经济增长迅速复苏并日渐火爆。随着收入持续增长,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和越来越迫切。从2000年起俄罗斯建筑市场即出现了升温的趋势:当年完成工程承包合同营业额5303亿卢布(约合189亿美元),115907座建筑竣工投入使用,其中住宅楼110532栋。2001年完成工业建筑12万平方米,民宅使用面积10余万平方米,此外还改建、扩建了一大批房屋和相关基础设施。2002年,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约5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当年完成承包合同金额约28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3%;交付使用的住宅面积3380万平方米。2003年俄建筑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统计显示,2003年1-9月俄包括建筑业在内的五大基础经济部门的产值同比增长5.7%。据2004年初时的资料显示,近两年来,俄全国工业建筑和商用房建筑竣工面积分别达到1.3亿平方米和9000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前十余年建筑面积的总和。
巨大的需求推动房产价格一路飙升。早在2001年,俄罗斯房地产商联合会的专家们就坚定地提出了房屋价格将持续上涨的预测。实践证明他们的预测是准确的。近年来俄罗斯房地产价格翻番上涨。2003年,莫斯科市住宅平均价格达到1147美元/平方米。2004年5月份莫斯科市住宅价格上涨幅度达到3.8%,平均价格达到1738美元/平方米,而计划价格将达到1700美元/平方米。2004年,圣彼得堡市的房屋价格上涨幅度将达到35%,增长速度将超过莫斯科的最高水平。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制定的俄罗斯2004年第4季度不动产市场平均价格为11170卢布/平方米。其中莫斯科市不动产市场平均价格为全俄最高,达到17500卢布/平方米;卡拉恰耶沃一切尔克斯共和国的不动产市场平均价格最低,为6710卢布/平方米。
与我省毗邻的远东地区的情况也相类似。对华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位于中俄边境地区的房屋价格一路攀升。据报道,2003年的前十个月,在远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二手房每平方米的价格涨至657美元,较年初增长了24.9%。而具有一定购买力的需求者更看好新建的住房。2003年10月符拉迪沃斯托市新住宅平均价格已达到:市中心地区的1居室为2.67万美元,2居室为3.67万美元,3居室为4.96万美元;近郊的相应价格也分别达到2.03万美元、2.78万美元和3.51万美元。据2003年底统计,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哈巴罗夫斯克市、雅库次克市和米尔内市的某些楼盘的价格已接近莫斯科的高档楼盘价格水平。
2004年在后贝加尔铁路沿线建筑房屋的总投资额将达到3亿卢布。现在60%的资金已经投入使用。目前该地区的新房的平均价格已达到15000卢布/平方米。据专家估计,在2004年,阿穆尔州的住房价格将平均上涨21%。
巨大的买方市场使房地产开发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房地产开发已成为俄罗斯经济中最有活力和获利最快的部门之一。据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公布的数字,2004年上半年,俄罗斯二手房的平均价格为14000卢布/平方米,新住宅的平均价格为16000卢布/平方米,而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价大约为8000卢布,从中可见房地产开发业获利不菲。远东著名经济学家米纳基尔教授2004年8月在与笔者座谈时披露,目前远东房地产建筑开发商的赢利率远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100%。这无疑对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3.建筑材料进口势头旺盛
俄罗斯建筑市场的火爆扩大了对建筑、装修材料的需求量。然而俄罗斯建材工业经历了十余年的经济危机之后,已落在世界先进生产水平之后。目前俄罗斯仍在生产中国已经淘汰多年的建筑材料。虽然大宗建材如钢材、木材、水泥价格较低,但由于产量供不应求,每年仍需进口。如2002年俄罗斯进口的水泥占其国内需求量的60%。至于其他建筑材料,特别是高档和新型建筑、装修材料则需要大量进口。据报道,近几年来,俄罗斯建筑市场使用的主要建筑、装修材料进口比重约为:吊顶及屋面材料为91%,天然瓦为90%,金属瓦为75%,保温材料为70%,水暖器材为67%,胶合板为60%,门窗材料为55%,油漆、涂料为48%,防水材料为32%,清漆为27%。石材、塑钢门窗、卫生洁具、建筑五金、水表、气表、电表等器材的进口比例也相当高。目前,俄罗斯所需的上述建筑材料主要从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芬兰、瑞典、丹麦等国进口,虽然其质量上乘,但价格较高。相比之下,我国的建筑、装修材料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建材行业蓬勃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深受俄罗斯人的欢迎,因此对俄有巨大的出口潜力。中国建材的最大特点是质优价廉,在价格上一般要比欧洲同类产品便宜一半左右。如中国的大理石在色调上和意大利大理石相仿,且尺寸适用、形状多样,而价格却比意大利同类产品便宜得多。俄罗斯建筑业重视使用科技含量高和合乎环保要求的材料,而中国建材在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许多工艺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如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最新研制的高性能低热硅酸盐水泥(高贝利特水泥)在生产工艺上就具有节能、环保、节约资源等特点,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国家抽检结果表明,中国与德国合资生产的地板不褪色,耐磨系数达到欧洲标准,因此广受欢迎。目前,俄罗斯建筑商和居民普遍喜欢中国生产的建筑、装修材料,其中有吊顶材料、石材、隔板、门窗型材及配件、建筑涂料、墙体装饰材料、地面材料、灯具、装修用五金配件以及厨房、卫生间、浴室及健身房设备等。在2004年9月14日至1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国际建筑材料博览会上,中国建材已占有一席之地。远离欧俄经济中心的远东地区所需的建筑、装修材料绝大部分需要从周边国家进口。近年来,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建材需求,该地区经销商和建筑企业经常组团到中国来采购建材。如与我省一江之隔的犹太自治州在修建犹太教堂和其他犹太公共设施时,曾多次派专人来我省选购高档石材和其他建筑、装修材料。许多俄罗斯建筑商和企业家积极寻找中方贸易伙伴和合作生产的伙伴。2004年10月,远东地区的萨哈共和国派出由官员和大型建筑企业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到中国参加广交会。代表团对中国生产的高质量和低价格的建筑材料产生极大兴趣,表示今后将大规模使用中国的建筑、装修材料。2004年秋,由黑龙江省万阳经贸有限公司与俄罗斯乌苏里中心股份公司合作建立的中俄建筑装饰材料大市场在乌苏里斯克市开业。该市场包括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卫生洁具、五金配件、家具与办公用具等五个专卖区,总面积达6600平方米,中国业户达100多家。该市场配有铁路专用线及仓库,并为中国企业提供食宿、代办签证和进出口通关手续、汇款等全方位服务,从而为中国企业对俄出口建筑、装修材料搭建了方便的平台,将促进我国在俄罗斯建筑、装修材料市场上扩大销售份额。预计中国向该大市场的年过货额可达10亿元。可以看到,中国建材正逐渐在俄市场上赢得信誉,出口前景相当看好。
4.对国外的建筑工程承包需求增长
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必将增加对建筑工程承包的需求。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字,俄罗斯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8.7%,建筑工程承包的合同数量增加了9.9%,这一指标大大高于GDP的增幅。俄罗斯原来曾是一个建筑业大国。上个世纪80年代,每年新建住宅面积约8000万平方米。然而长期的经济危机使建筑业遭受重创,人员严重流失。面对当前需求旺盛的建筑市场,俄罗斯本国的建筑商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例如地处极北地区的堪察加州原来有很好的建筑部门,有大量建筑专家和技术人员。然而经济危机时期,许多人因企业极不景气而不得不改行做其他工作。该州经济好转后,建筑人员供不应求,因此州政府希望通过开展对外工程承包来振兴本州的建筑业,把流失的工程技术人员重新拉回到建筑领域。目前该州对与我省开展建筑合作表现出极高热情。2004年秋,该州州长马什科夫采夫与前来访问的黑龙江省商贸代表团就建设住宅和其他建筑项目签订了总价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协议,并研究了吸引和利用本地区建筑人才的可能性。他对记者表示,堪察加州真诚希望中国投资者在这里投资。在俄罗斯许多地区都有与该州相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联邦政府鼓励吸引外国建筑企业入驻俄罗斯建筑市场。据俄联邦建筑、住房及民用设施委员会统计,目前外国承包商在俄境内承包工程的范围很广,包括住宅小区开发,承包商业、服务业、医疗部门的房舍建设以及食品加工、轻工业等生产领域的厂房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2004年3月,莫斯科市政府规定在建设大型工程项目时要公开进行国际工程承包招标。各国,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建筑承包商对日趋扩大的俄罗斯建筑市场趋之若鹜,纷纷前来承包建筑工程项目。
虽然中国建筑企业目前在俄建筑工程承包市场中所占份额还很小,但已显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从事房地产建筑开发的优势在于:第一,俄罗斯的大宗建材如钢材、木材、水泥的价格较低。而中国的多种建筑及装饰材料质量好、价格低,且深受俄罗斯人欢迎。如果中国建筑企业能搭配使用两国的建筑、装修材料,发挥双方建筑材料在质量、产品的科技含量及价格等方面的各自优势,那么在俄罗斯经营建筑业的材料成本可比在国内低12.6%;第二,俄罗斯的水电价格仅相当于中国的20%,而且俄罗斯的城建业多以旧城区改造为主,城市建设配套费及相关成本要比我国低得多;第三,我国建筑业的工作效率比俄罗斯高出许多,我方施工队仅需六个月即可建成一栋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七层住宅楼,而俄罗斯的工程公司则需一至三年才能完成,因此在管理费用、人工费用上,我方将比俄罗斯低2/3以上,开发成本仅在人工费用上就会比俄罗斯公司节省20%以上。根据我省在俄从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验,住宅楼的开发成本(除土地费用外)每平方米在110美元左右,同等条件下,俄罗斯公司的开发成本一般在每平方米300美元左右。正在阿穆尔州从事房地产建筑开发的黑河华富集团公司总经理何文安对此深有体会。他指出:“中国建筑商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强大优势。中国公司承建同等面积的建筑设施,可比俄罗斯公司节省30%的成本。”正因为如此,中国企业在俄罗斯迅速兴起的建筑市场上受到俄罗斯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好评。2003年12月28日,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第一副市长切列米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满意地指出,中国建筑公司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建筑市场上诚信经营,建成了许多现代化、高质量、价格合理的住宅楼。他因此指出,俄罗斯远东地区需要中国劳动力。实践表明,俄罗斯房地产业比中国起步晚,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是低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二、俄罗斯建筑市场的软环境不断改善
1.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步入快车道,为建筑企业对俄开展合作拓宽空间
2004年可谓是中俄关系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两国领导人通过互访签署了一系列文件,为深化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加速发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签署的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标志着长达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已经全部确定,不仅增进了双方的政治互信,丰富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睦邻合作提供了可靠保障,而且消除了影响两国发展经贸合作的最后障碍,为两国合作的升级铺平了道路。中俄边界问题解决后,两国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边界两侧的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双方必将发展边境地区经济,开展包括建立边境互市贸易区等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黑瞎子岛(大乌苏里岛)被两国平分后,将成为世界上一岛跨两国的罕见景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意义必将吸引两国企业家乃至国际资本前来投资开发。早在该岛地位未确定之前,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就曾提出与中方联合开发的建议,其中包括修建穿越该岛的跨国公路。如今该岛地位最终确定,双方不仅可以落实以前的设想,而且还可以进行大手笔的联合开发。目前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开发黑瞎子岛非常重视,正准备与俄方商谈,将该岛建成中俄边贸互市贸易岛。我省的一些旅游部门已着手进行黑瞎子岛旅游项目的规划准备。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在该岛必将掀起大规模建设开发的热潮,完全有可能在这里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跨国边民互市贸易区。在其他边境地区也将兴起建筑热。例如,远东首府哈巴罗夫斯克市在边界冲问题未解决之前不敢在大乌苏里岛和边境地带建筑房屋和社会基础设施,而市区内的建设用地又有限,因而限制了城市发展和住宅建设规模,致使该市房价昂贵,甚至达到莫斯科的房价水平,引起市民不满。边界问题的解决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人们的心理上都拓宽了该市的发展空间。可以预料,该市将在大乌苏里岛和沿界江地带大兴土木,建设住宅区和其他市政设施。在其他边境城市也将出现类似的情况。
温家宝总理2004年9月访俄期间,中俄两国总理提出了到2010年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600亿美元的目标。中方还计划在2020年前向俄投资120亿美元,其中包括2005年起将投资10亿美元,为俄罗斯修筑一条长达650公里的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收费高速公路,工期五年。此外,中方还将兴建一个价值达3.5亿美元的大型项目。可以想象,中方这120亿美元的投资将会启动许多大型建筑项目。更重要的是,国家的投资一定会增加企业界的投资信心,促进两国企业之间的投资合作,而且其规模会相当可观。例如2003年就有五家上海承包商提出了在圣彼得堡市的西南部重镇兴建一个中国城的计划,投资额达到12亿美元。该投资项目包括建设商业中心、酒店、娱乐设施和能容纳3万人居住的公寓楼。可以肯定,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两国在建筑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我省应认清这一大好形势,做好准备。
2.俄罗斯对引进中国劳务越来越积极
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俄远东地方领导人对华态度日趋务实,对华合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成为近期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加速发展的关键“推动力”。2003年1月15日,远东滨海边疆区第一副行政长官科斯坚科在会见来访的中国代表团时说:“发展同中国的关系,特别是同中国东北各省的关系是滨海边疆区的优先发展方向。”他指出:“滨海边疆区之所以在发展对华关系上执行这样的政策,其目的是为双方的利益去发展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提高那里居民的生活水平。”这充分反映了该边疆区在发展对华经贸合作方面的愿望与决心。2003年中国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定后,俄罗斯远东地区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良机,希望能够搭乘中国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便车,促使远东地区的经济腾飞。俄罗斯总统派驻远东联邦区的全权代表普利科夫斯基率领远东地区数位州长于2003年10月访问北京时就明确表达了这一思想。他希望能和中国同行们共同商讨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的问题。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伊沙耶夫曾多次访问中国。他表示:“中国是一个无法阻止的强大火车头,我们应当坐上这个火车头并一同驾驭局势。”他指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双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互补性。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准备尽最大努力去发展同中国的区域合作。2004年10月,阿穆尔州州长科罗特科夫随同普京总统访华,回国后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他宣布,阿穆尔州将单独同中国制定合作的计划和目标,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修建阿穆尔河(黑龙江)大桥。他表示,阿穆尔州将成为两国合作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随着经济复苏和基本建设的展开,俄罗斯远东地区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加深。以当前的政策和经济实力,远东地区不可能从国家西部地区吸引劳动力,引进外国劳务是远东最佳也是惟一的选择。俄罗斯总统派驻远东联邦区全权副代表奥布里亚金在莫斯科举行的关于远东地区的人口形势和移民政策议会听证会上指出,在近十年间,生活在远东地区的人口数量减少了130万。该地区至少能够接纳100万外国劳工。他认为,俄罗斯需要制定远东地区社会、人口发展的长期计划。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巴克拉诺夫院士说:“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大量的资源,但由于该地区人口稀少,这些资源得不到开发。远东要想得到大发展,应该吸引50万外籍劳工。他们可以架桥铺轨,修路开荒。”在滨海边疆区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到,该地区计划在2010年前吸引50万名外籍劳工(而目前仅为1.5万)前来工作,其中主要是中国劳工。在这种形势下,比较务实的俄罗斯远东各地区领导人纷纷一改以前对中国劳务排斥和指责的态度,而表示积极欢迎。俄罗斯总统派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普利科夫斯基曾于2004年4月对记者表示,许多中国人在远东地区居住,他们是俄罗斯所需要的劳动力,远东地区的发展不应该放弃对中国移民的引进。他还表示,如果中国伙伴在合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就直接找他或是找所在地的州长。在普京访问中国前夕,作为普京访华代表团成员之一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行政长官达里金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这些讲话表明滨海边疆区领导人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现在已敞开胸怀欢迎中国人,以缓解当地劳动力的严重不足。2003年滨海边疆区引进外籍劳务共15496人。2004年上半年引进外籍劳务15739人,其中中国劳务占68%。
远东联邦区在利用外国劳务上得到了俄联邦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4年远东联邦区得到的引进外国劳工的配额为4.12万名,在获得配额数量上在全俄七个联邦区中排名第二,仅少于经济最发达的中部联邦区(5.84万个),而远远超过西伯利亚联邦区(2.47万个)和乌拉尔联邦区(2万个)。在各联邦主体中,莫斯科市获得了最多的用工配额,为4.08万人,排在第二位的则是远东的滨海边疆区,为1.5万人。
关于俄罗斯开放劳务市场问题,俄罗斯政府已许诺规范劳务合作市场,使中方劳务有序地进入俄罗斯市场。中俄两国政府已达成协议,对中国劳务输出实行许可证管理,许可证期满后,可以再延长一年。
中俄两国加强劳务市场上的合作得到了俄罗斯广大居民的赞同。在2004年10月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71%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和俄罗斯保持着很好的关系,9%的俄罗斯人认为两国的关系“非常好”,多数俄罗斯人认为最近五年内两国的关系发展迅速,45%的人认为两国的关系将越来越好。这种积极变化无疑有利于中国开展对俄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和开展劳务合作。
3.俄罗斯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
我们发现,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为加快加入世贸组织步伐,在不断完善法律,抓紧制定新的法律法规。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俄罗斯的投资信誉也在逐步提高。在世界最具投资吸引力国家的排行榜上,俄罗斯已从2002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03年的第8位。2003年俄罗斯国民经济增长为6.8%。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评价,俄罗斯被列入投资潜力高、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实际指标低的国家之列,这说明其吸引外资的潜力很大。近年来,外资进入俄罗斯经济的速度明显加快。2003年俄罗斯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65亿美元,同比增长60%。到2004年1月1日,俄罗斯累计利用外资额为536亿美元。而到同年7月,累计引进外资额增加到660亿美元。与我省毗邻的远东与后贝加尔地区吸引外资的形势也相当不错。2003年共引进外资28.292亿美元,是2002年的2.3倍,在俄罗斯利用外资额中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5%上升到13%。在2003年远东与后贝加尔地区引进的外资总额中有20.78亿是直接投资。
从发展趋势看,俄罗斯还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俄总理弗拉德科夫在欧亚经济共同体世界经济大会上表示,俄政府正在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改革税制和金融体系,清除行政壁垒,加大关于投资、关税和银行的立法力度等等。困扰中国投资者的俄罗斯投资环境恶劣问题将迅速得到改善。特别是中俄两国顺利结束关于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宣布相互承认对方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将加速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而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使中俄贸易秩序与贸易方式发生质的改变,那些诸如灰色清关、两国海关统计数字不符、结算难等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制约两国经贸合作发展的种种问题将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得以解决。2004年6月9日在哈巴罗夫斯克市举行的中俄远东投资促进会议上,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长格列夫说,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俄中两国投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呼吁双方企业家寻找更多的接触点,开拓更多的投资合作新领域。他还表示,俄政府将积极为双方投资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包括修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双方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建筑市场上,俄罗斯政府决定逐渐减轻对建筑市场发展的干预力度,对那些有住宅建设资质的企业和组织实行国家保护。可以预期,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建筑市场的软环境将逐步得到改善。
4.俄罗斯经济和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建筑市场将长期火爆
最近几年,俄罗斯经济迅速恢复,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都在6%以上,通货膨胀保持在较低水平(2003年为12%)。据俄经贸部长格列夫预测,2004年俄GDP将增长6.9%。与我省毗邻的远东与后贝加尔地区虽然在经济增长速度上低于全俄平均水平,但某些联邦主体的形势不错,经济与固定资产投资都有较大增长。如2004年阿穆尔州总产值增长6%, 2003年该州的固定资产投资为70亿卢布。
普京总统曾在2004年初表示,俄罗斯的国内总产值在十年之内将翻一番。他指出,把国内总产值提高1倍,降低通货膨胀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的―解决社会问题。他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强调说,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文明的市场经济和法制的国家,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在新当选的俄罗斯第四届国家杜马举行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普京在致词时指出,俄罗斯需要首先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实现突破。新一届国家杜马应当集中精力,首先解决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直接关系的各种问题,继续进行教育、卫生、住房等领域的改革。在俄罗斯政府努力下,居民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资料显示,哈巴罗夫斯克市居民2003年的名义货币收入增长了50%,达537.68亿卢布;而居民的货币收入增长了40%,达580.971亿卢布;居民的每月平均收入为7466.5卢布(2002年为4950.9卢布)。2004年1-8月,滨海边疆区居民的货币收入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5%;平均工资额达到了7161卢布;居民各项收费服务支出189亿卢布,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7.8%。与此同时,收入低于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的居民比重降到了27.4%。
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上升为房地产开发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对新型住宅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特别是俄罗斯政府鼓励居民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购买房屋,使居民有能力改善住房条件,从而推动住房建设加速发展和房价持续攀升。据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发布的资料,到2010年之前大约1/3的俄罗斯人可以买房,人均住房面积将达到54平方米,因此需要加快住房建设速度。在今后几年中,俄罗斯的住宅建设面积将以每年15%一20%的速度增长。此外,还要对老房进行改造。目前,在现有的国有住房中,房龄超过30年的住宅已超过62%,其中危房占3%,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各地方政府都把改造旧房,改善居住条件确定为重点工作。如2004年3月,莫斯科市政府决定拆除所有苏联时期建设的白色五层楼房,并在这些楼房的原址上建设新楼房。第一期改造方案就大约涉及45个街区,2004年大约有2.1万户居民因此而动迁。滨海边疆区政府出台了2004-2010年旧房和危房改造及居民搬迁的专项计划。根据该项计划,滨海边疆区将在六年内拆除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房,从这些危房中搬迁的居民将超过8500人。
根据俄联邦政府出台的2002-2010年住房发展纲要,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年均将增长1平方米,到2010年达到30平方米。为此,每年需要建设3000万一4000万平方米的住房。可以预期,俄罗斯将加大解决和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力度,房地产开发将持续升温。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已时不我待,我国建筑企业和建材生产企业应不失时机地进入俄罗斯建筑市场。它们在那里一定会大有作为。